返回

尤物娇妻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百二十六章 更爱三十六计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二百二十六章更爱三十六计

    孙子兵法?

    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的孙子兵法?

    没有想到这斯竟然喜欢这样的书。

    徐落对孙子兵法是熟悉的,也读过,所以当花无夜如此说时,她立刻就想到了孙子兵法。

    花无夜见徐落疑惑,以为她不知道,便解释了起来:“《孙子兵法》,一共十三篇,分别是《始计篇》、《作战篇》、《谋攻篇》、《军形篇》、《兵势篇》、《虚实篇》、《军争篇》、《九变篇》、《行军篇》、《地形偏》、《九地篇》、《火攻篇》、《用间篇》。”他已经完全背诵的出来《孙子兵法》,“第一篇,《始计篇》,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

    “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,故可以与之死,可以与之生,而不畏危。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。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。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者不胜。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,曰: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吾以此知胜负矣。”

    “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”

    “计利以听,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。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。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;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”

    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!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……”

    “嗯!不错!《孙子兵法》是有这么十三篇。”

    徐落听完了后,对花无夜竟然这么了解《孙子兵法》,略诧异,不过,想到这是花无夜最喜欢的书,又不诧异了。

    毕竟人!

    通常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物,会最为了解。

    花无夜见徐落如此说,一怔,随即,黑眸中染满了笑意,柔声的说道:“你也读过这本书?”

    “这不是废话!”

    徐落没好气的回道,一副少瞧不起人的傲矫模样。

    闻言,花无夜笑了,徐落果然,是能够给他惊喜的。

    这样的她,让他觉得非常配他。

    他爱的一切,徐落几乎也喜欢,也都有涉及。

    与他趣味相投。

    可以有说不完的话题。

    “不过,相比《孙子兵法》,我更喜欢《三十六计》!”徐落放下了《拿破仑全传》,移步上前,轻斜靠在了中间的桌子上,双手环胸,与花无夜对立,冷声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三十六计?”花无夜诧异。

    徐落点头,解释了喜欢的原因:“《三十六计》或称三十六策,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,语源于南北朝,成书于明清。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,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。”三十六计,流传广泛不说,也应用广泛,“三十六计,分别是:金蝉脱壳、抛砖引玉、借刀杀人、以逸待劳、擒贼擒王、趁火打劫、关门捉贼、浑水摸鱼、打草惊蛇、瞒天过海、反间计、笑里藏刀、顺手牵羊、调虎离山、李代桃僵、指桑骂槐、隔岸观火、树上开花、暗渡陈仓、走为上、假痴不癫、欲擒故纵、釜底抽薪、空城计、苦肉计、远交近攻、反为主、上屋抽梯偷梁换柱、无中生有、美人计、借尸还魂、声东击西、围魏救赵、连环计、假道伐虢。”

    原书按计名排列,共分六套,即胜战计、敌战计、攻战计、混战计、并战计、败战计。

    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,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。每套各包含六计,总共三十六计。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,均系依据《易经》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、奇正、攻防、彼己、虚实、主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,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。解说后的按语,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、吴起、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。全书还有总说和跋。

    每套各包含六计,总共三十六计。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,均系依据《易经》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、奇正、攻防、彼己、虚实、主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,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。解说后的按语,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、吴起、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。全书还有总说和跋。

    三十六计是古代汉族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,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,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,依序组成一首诗:金玉檀公策,借以擒劫贼,鱼蛇海间笑,羊虎桃桑隔,树暗走痴故,釜空苦远,屋梁有美尸,击魏连

第二百二十六章 更爱三十六计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